2014-03-13

文學與神明

‧卡爾‧容格(Carl Jung)在《Modern Man in Search a Soul》中曾說過:「一個偉大的作品,像一個夢」。詩篇像夢一般,畫亦有同然。方以智《藥地炮莊》曾引查繼佐〈引衡〉語云:「畫家不善畫空,千古缺處也。畫是醒時作夢。」原文云:「夢或無理卻有情,畫不可無理,正妙有情。非多讀書,負上慧,能作奇夢者,莫望涯涘。」能作奇夢的人,必有許多先決條件,比如博學、上慧、閱歷等等。有奇才然後有奇想,有奇想然後發奇夢。這是能作奇畫(Fantastic)的內在因素。

‧禪如春也,文字則花也。春在於花,全花是春。花在於春,全春是花。(石門文字禪)

‧我詩也是詩,有人喚作偈。詩偈總一般,讀時須仔細。(拾得)

‧如何是和尚利人處?曰:「一語普滋,千山秀色」;如何是西來意?曰:「白猿抱子來青嶂,蜂蝶御花綠葉間」。

‧繪畫者先確定佈局,然後運筆,如是則筆每每為圖形所役,不能肆焉;寫畫者則不然,不敢先有成見,隨意所至,如是氣與神行,氣力所運,浩乎沛然,而神理自足 ....。

‧詩而待於作,必無好詩。 ....「興會神到,不可刻舟緣木求之」。

‧雖有六法,而寫意本無一法。妙處無他,不落有無而已。世之目匠筆者,以其為法所礙;其目文筆者,則又為無礙所礙。此中關捩子,原須一一透過,然後青山白雲,得大自在。(張爾唯)

‧東坡在《東坡題跋》中評柳宗元的詩,他有幾句話,說文貴於枯淡,外枯而內膏,外面好像很「枯」,但是裡面很多「腴」。....「佛曰,猶人食蜜,中邊皆甜。人吃五味,能夠分別它的中同邊的,百無一二也。」他的意思是說沒有多少人真正知道這味。有些人光看到外面的枯淡,沒看到裡面的膏腴。

‧詩裡頭比較方便說理。即如日本的俳句,一句話也可以說理。這是精粹的語言。既經過錘鍊,也是各種覺悟的體現。.... 日本人以為,詩人都有孤獨感,所以獨賞芳菲。同時,正因為孤獨,則更加求索(尋覓)。不在孤獨裡思考、感悟,就創造不出這種境界來。

‧其實,越想暴露光彩,越是沒有光彩。

‧幽敻之境,既體現深度,又體現高度。但我不主張深,而主張高。因為深,容易窄,而我卻喜歡寬廣。

‧羈旅懷抱就像一條無形的繩索,可將人捆住。但是,這條繩索,捆得住我的身體,卻不能捆住我的心。一個人之能不能解脫,主要乃取決於自我。

--- 摘自《文學與神明 - 饒宗頤訪談錄》